端午节

殷尧藩 端午日

殷尧藩的《端午日》以赠送艾草的习俗为线索,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、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对时间与生命的深刻理解。这首诗通过端午节的传统节日氛围,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的超脱和坚韧,同时也传递了珍惜每一天、不留遗憾的人生观。

殷尧藩 端午日

标题:殷尧藩《端午日》:传统节日中的文化韵味与人生感慨

在中国古代诗词中,端午节是一个被广泛吟咏的主题,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。唐代诗人殷尧藩的《端午日》一诗,便是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,以其深沉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风格,为我们揭示了端午节的另一面。

殷尧藩,字延之,号西麓,是唐朝中后期的著名文人,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、情感真挚而著称。《端午日》这首诗,就是他在端午节这一天,对生活、历史和人生进行深沉思考的产物。

全诗如下:

五月五日午,赠我一枝艾。

故将移尔室,当门植其外。

微躯虽百疾,一笑君应爱。

况复今年来,更无一日债。

这首诗以端午节为背景,通过赠送艾草这一习俗,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。首句“五月五日午”,点明了时间,端午节的中午,这是一个充满节日气氛的时间节点,也是古人认为阳气最盛的时候,艾草被视为驱邪避疫之物,因此在这一天被广泛使用。

“赠我一枝艾”一句,诗人以第一人称的角度,接受他人赠送的艾草,这不仅是端午习俗的体现,也寓含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。诗人将艾草“移尔室”,放置于门前,既是对节日传统的尊重,也是对生活仪式感的追求。

“微躯虽百疾,一笑君应爱。”这两句诗,诗人以自嘲的方式表达了自己虽然身体多病,但依然保持乐观的心态,希望他人能理解并欣赏他的豁达。这种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,体现了殷尧藩的人生态度,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生活困境的超脱与坚韧。

“况复今年来,更无一日债。”诗人进一步深化主题,表达出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。他意识到,人生短暂,应珍惜每一天,不留下遗憾和债务,这不仅是对自己生活的警醒,也是对世人的劝诫。这种豁达的人生观,使这首诗超越了端午节的节日氛围,上升到了对生命哲理的探讨。

《端午日》一诗,以端午节为载体,通过赠送艾草这一习俗,展现了殷尧藩对生活的热爱、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深刻理解。它不仅是一首描绘节日风俗的诗歌,更是一篇关于人生哲学的短文,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真谛的独特洞察和深沉思考。

在今天,当我们读到这首诗时,不仅能感受到端午节的热闹与祥和,更能从中汲取到对生活的热爱、对人生的豁达以及对时间的珍视。这正是殷尧藩《端午日》一诗的魅力所在,它跨越时空,让我们在欣赏古代诗词的同时,也思考着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