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秋节

水调歌头 中秋

《水调歌头·中秋》是宋代文豪苏轼创作的诗词,以其深沉的情感、优美的意境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流传千年。词中通过月圆人未圆的意象,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感悟、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命运的哲理思考。结尾处的”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成为对世人美好祝愿的千古名句,体现了苏轼豁达的人生观和超越时空的人文关怀。

水调歌头 中秋

标题:《水调歌头·中秋》:月圆人未圆的千古绝唱

在中国古代诗词的璀璨星河中,《水调歌头·中秋》无疑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一颗明珠。这首词由宋代文豪苏轼创作,以其深沉的情感、优美的意境和独特的艺术魅力,流传千年,历久弥新,成为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之一。

《水调歌头·中秋》全词如下:

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

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

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

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。

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。

不应有恨,何事长向别时圆?

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

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

这首词以明月为引子,借中秋之景,抒发了苏轼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对亲人的深深思念。开篇的“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”,既是对自然现象的疑问,也是对宇宙奥秘的探索,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。这句词以设问的方式,展现出诗人面对浩渺宇宙的深沉思索,同时也揭示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迷茫。

“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”苏轼在想象中想要飞升到月宫,但又担心那里的寒冷无法承受。这既是诗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,也是对现实生活的无奈。他渴望超越尘世的纷扰,却又深知人间情感的温暖。

“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。”词人以舞蹈与月光共舞,表达出即使身处困境,也能在心中找到乐趣和安宁,体现出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。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乐观,使他在面对困难时仍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韧。

“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。”月亮的移动映照着诗人的失眠,这既是对月夜景色的真实描绘,也是对内心情感的隐喻。诗人无法入眠,是因为心中有太多的思念和感慨,月光如水,照亮了他的思绪。

“不应有恨,何事长向别时圆?”苏轼以月亮的圆满反衬人间的离散,表达了对亲人的深深思念。他质问月亮为何在人们分离的时候显得如此圆满,这既是诗人对自然现象的疑问,也是他对命运不公的控诉。

“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”苏轼以人生和自然的规律来宽慰自己,明白世间万物都有其变化无常,这是自古以来就难以改变的事实。他用这种哲理性的思考,试图化解内心的痛苦,体现出他的豁达与智慧。

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”词的结尾,苏轼将个人的情感升华到对所有人的祝福,希望人们都能健康长寿,即使相隔千里,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。这是一种超越时空的祝愿,也是诗人对人间真情的深深期待。

《水调歌头·中秋》以其深沉的情感、优美的意境和独特的艺术魅力,成为中国古代诗词中的瑰宝。它不仅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月色之美,更表达了人生的哲理和人世的悲欢离合。苏轼以月亮为媒介,将个人情感与宇宙人生相融合,使这首词成为中秋佳节最动人的诗篇,穿越时空,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。